English

“鹅足”的误解

1998-11-26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梅女士自从“下海”当了经理后,出门便以车代步,养尊处优;吃饭则是“小宴天天有,大宴三六九”。眼见“三围”逐日增加,脸盘渐渐扩大。由于体重超标,走路也一摇一摆的,有人背地里形容她是“鹅行鸭步”。梅经理对此颇感气恼,偏偏这几天两膝内下方老是疼痛,走路时疼得更厉害,小腿不能向内旋转。无奈,决定到医院去查病。

经检查,梅女士血常规、血沉以及类风湿因子和抗“O”都正常,膝关节X光片也未见异常。最后,大夫诊断为:“鹅足滑囊炎”,治疗措施是适当休息,局部贴膏药,口服消炎镇痛药,做理疗。

按大夫的方法治了几天,症状无明显变化,梅女士再次来到医院,并对医生诊断“鹅足”表示不满。大夫向她解释:大腿上的缝匠肌、股薄肌、半腱肌、半膜肌的肌腱,附着在小腿胫骨上端内侧面,它们的止点分布有些像鹅足,故解剖学家便起了“鹅足”这个形象的名称。这些肌肉通过收缩来协助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。为了避免活动时肌腱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之间互相摩擦,中间天生有一个很微小的滑囊,里面有少许滑液。当局部受了轻伤,或是由于活动过多,肌腱附近的滑囊受到刺激,就会发生无菌性炎症,渗出液体充满滑囊,引起疼痛等症状。

梅女士明白了:“怪不得您让我休息、服消炎药、做理疗呢。不过,这些方法效果不明显,还有什么别的高招吗?”

大夫说这些方法是第一步,若无效,还可以做封闭治疗。有些病人病情特别顽固,滑囊增厚,可以采用手术方法切除。同时由于此病与局部负重有关,故还应减肥、锻炼身体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